我院受邀参加第二届综合能源系统峰会暨泛在电力物联网论坛

2019年3月30日,“第二届综合能源系统峰会暨泛在电力物联网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联合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主办,旨在通过主旨报告和专题研讨的形式,探讨推动泛在电力物联网落地发展,明确其商业模式、关键技术及实施途径等要点。

微信图片_20190613175818.jpg

我院执行院长马静在“第二届综合能源系统峰会暨泛在电力物联网论坛”上发表了以“智慧能源与智慧交通的融合发展”为题的主题演讲。主要涵盖四部分精彩内容:能源交通融合发展史及主要方向,交通能源化的发展潜力,能源交通融合发展前沿技术和国家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在相关领域的建设情况。

在交通能源化的发展潜力方面,马院长指出,我国铁路的太阳能资源丰富,通过分布式光伏技术的应用,可充分挖掘和利用这部分被闲置的能源潜力。同时,我国高速公路每一百公里有两对服务区,至少有两个互通立交匝道圈,占路面1/3面积的边坡,可充分发挥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可太阳能化”潜质,提高交通系统能源自给率,为建设能源自给的交通系统打好基础。在交通领域的风能资源利用方面,马静院长提出,将交通基础设施附近的风力资源,通过能量收集、存储、使用设备,应用于运输工具、路况监测设备等的领域,也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和应用潜力。

在能源交通融合发展前沿技术的讲解中,马静院长提出,需要以航运、空运、陆运中的能交融合技术为基础,构建交通能源物联网。在航运中,德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都已将可在生能源技术引入航运。在空运中,马院长介绍了以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或电池为电源的新能源电动飞机。在陆运中,马院长介绍了新能源混合动力轨道列车、纯电动轨道列车和氢动力轨道列车这三种轨道列车的性能,并提出了电气化高速公路方案。然后,马静院长又介绍了以电网集电+储能电池/燃料电池/燃气/燃油为多动力组合的电动汽车,和以太阳能发电系统为辅助的分布式光伏火车站。在偏远地区的清洁能源利用方面,马静院长指出,铁路和公路沿线尤其是高原、草原、沙漠等荒漠地区,地表水资源不足,不利于植被生长,可利用光伏发电系统实现灌溉喷淋,恢复道路绿色生态的建设。马静院长建议,应改变当前交通系统的能源供应模式,由单一电源供电结构发展为多元电源互补模式,由单向电能流动消耗发展为双向电能互动模式,由被动负荷消纳发展为主动负荷协调模式,以此构建交通能源互联网,实现交通系统能源的安全、高效、环保、可持续利用。